從“黃家富貴”到“徐熙野逸”: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的差异探析

從“黃家富貴”到“徐熙野逸”: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的差异探析

在中國藝術的璀璨星空中,五代時期(907-960年)的花鳥畫無疑是一顆閃耀的明星。它掙脫了唐代作為人物畫背景的從屬地位,獨立成科,並開創了後世千年無法繞開的兩大美學體系——以黃筌為代表的「黃家富貴」和以徐熙為代表的「徐熙野逸」。

這不僅是兩種風格的並存,更是兩種人生態度與哲學觀的體現。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,無論是作為藝術愛好者、收藏家,還是尋求空間裝飾靈感的生活家,理解這兩大流派的差異,都是深入中國畫堂奧的關鍵一步。而對於臨摹藝術來說,把握其精髓更是再創作的靈魂所在。

一、 雙峰並峙:時代背景與美學內核

「黃徐異體」的出現並非偶然。五代亂世,中原戰火紛飛,而西蜀(黃筌)與南唐(徐熙)則相對安定,成為文化藝術的避風港。兩地不同的宮廷與文人氛圍,催生了不同的藝術趣味。

黃家富貴(黃筌):服務於西蜀宮廷,其作品旨在滿足皇室貴族的審美。題材多為宮廷中的奇花異石、珍禽瑞獸,如錦雞、孔雀、牡丹等。其美學內核是精工細緻、富麗堂皇,追求一種超越自然的、理想化的完美與華貴。

徐熙野逸(徐熙):身為南唐處士,遠離廟堂,徜徉於江湖之間。其筆下多為田野間的汀花野竹、水鳥淵魚,如鳧雁、蘆葦、蔬果等。其美學內核是質樸清新、灑脫飄逸,強調描繪對象的自然天性與筆墨本身的抒情寫意。

二、 臨摹實踐中的三大根本差異

對於臨摹者而言,再現這兩種風格,需要從技法到理念進行徹底的轉換。這不僅是技術的挑戰,更是心境的切換。

1. 用線 (Line Work): 「隱跡」與「顯跡」

黃筌 - 「隱跡立形,細密精緻」
黃派採用工筆「勾填法」。先用細勁的線條精準地勾勒出物象輪廓,然後層層敷色,最後線條被色彩所覆蓋和融合,幾乎「隱匿」不見。這種「無骨」的畫法追求的是物象形體的極致準確與豐滿。臨摹黃派,要求畫者心有靜氣,運筆穩健,對造型能力要求極高。

九洲墨閣臨摹作品賞析: 本館藏【五代 黃筌 《寫生珍禽圖》摹本】便是此中典範。您可以仔細觀察圖中鳥雀的輪廓,線條極細卻充滿張力,完美地支撐起了結構,又在豐富的色彩下和諧統一,盡顯宮苑珍禽的雍容之態。

徐熙 - 「落墨為格,筆跡不掩」
徐熙首創「落墨法」。他直接用粗筆濃墨描繪物象的枝、葉、蕊、萼,甚至連色帶墨地鋪塗,稍加淡彩後,筆墨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,甚至成為畫面的主導。線條本身就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,充滿了書寫的韻律感。臨摹徐派,要求畫者膽大心細,重在寫「意」而非描「形」,追求筆墨的酣暢淋漓。

九洲墨閣臨摹作品賞析: 如本館【徐熙風格 《雪竹圖》意象臨摹之作】,雖非直接對臨,卻深得「落墨」精髓。畫中竹竿、枯葉的墨色濃淡千變萬化,筆跡縱橫揮灑,彷彿能見畫家揮毫時的自由心境,極具裝飾性與現代感。

2. 設色 (Color Application): 「富麗」與「清雅」

黃筌 - 工筆重彩,層層渲染
黃派設色濃麗鮮艷,多用礦物質顏料(石青、石綠、朱砂等),通過多次「三礬九染」的工序,形成厚重、飽滿、不透明的色彩效果,視覺衝擊力強,極具裝飾性。這與宮廷的金碧輝煌相得益彰。

徐熙 - 水墨為主,略施淡彩
徐派則「色不礙墨,墨不礙色」。以水墨為基調,僅在必要處施以植物性顏料(花青、藤黃等)進行淺淺的罩染,保持色彩的透明感與清新格調。這種「淺絳」風格更顯雅緻和文人趣味。

3. 意境追求 (Artistic Conception): 「再現」與「表現」

黃筌 - 再現客觀,追求完美
黃派畫家如同天才的博物學家,旨在真實再現對象的形態、質感甚至神態。其意境是外向的,是對外部世界美好事物的集大成式歌頌,充滿了對生命力的禮讚。

徐熙 - 表現心性,寄託情感
徐派畫家則是抒情詩人,其畫作是託物言志。他們借自然物象來表現內心的孤高、淡泊與野趣。其意境是內向的,觀眾感受到的不僅是花鳥之美,更是畫家的人格魅力與精神世界。

三、 如何為您的空間選擇?收藏與裝飾指南

理解這兩大流派,能幫助您為不同的生活與商業空間做出最藝術的選擇。

選擇「黃家富貴」風格臨摹作品,如果:

您的空間是豪華大氣的風格(如別墅客廳、酒店大堂、企業董事長辦公室)。

您希望營造一種華貴、隆重、喜慶的氛圍。

您欣賞極致的細節、精巧的工藝和飽滿的色彩。

 

選擇「徐熙野逸」風格臨摹作品,如果:

您的空間偏向禪意、極簡、文雅(如書房、茶室、咖啡館、設計師工作室)。

您追求一種寧靜、淡泊、自然的氣質,希望在其中獲得放鬆與思考。

您偏愛水墨的韻味、筆觸的力度和留白的意境。

 

結語
「黃家富貴」與「徐熙野逸」,一繁一簡,一濃一淡,並無高下之分,只有境界之別。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花鳥畫最為豐富的審美維度。九洲墨閣在復刻每一幅臨摹作品時,都極力尊重原派的技法與精神內核,力求讓您不僅擁有一件裝飾品,更擁有一份可觸摸、可對話的歷史與藝術。

無論您傾心於宮廷的華美,還是鍾情於江湖的灑脫,這份跨越千年的美,都值得被珍藏於您的生活之中。

返回網誌